更多服务
鹤壁市2008年—2012年五年人才工作综述
作者:admin 日期:2013-02-14 浏览

——广纳贤才包容用才为加快两个构建提供人才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2008年以来,市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位置,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大力营造重才、聚才、用才、育才、留才的良好环境,取得明显成效。5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近3000名,为我市产业发展培养和输送各类紧缺人才2.3万余名,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万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市被中组部首批确定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全国人才工作联系点。

      放眼鹤壁,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以人才支撑发展、以发展造就人才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加强规划 完善机制 人才强市战略成为推动

      鹤壁发展的核心战略

      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规划先行。5年来,市委在科学人才观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向纵深推进。

      ——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通盘考虑,统筹推进,多次研究部署人才工作。2010年11月,时任鹤壁市人民政府市长丁巍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加快两个构建、实现率先崛起提供坚强人才保证。2011年5月,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资源依赖型、投资拉动型向人才支撑型转变”写入《鹤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9月,丁巍同志在市八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要强化人才支撑,打造人才高地,努力提升鹤壁的核心竞争力。市委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极大提升了人才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编制实施一系列人才工作规划,为人才强市战略绘制路线图。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市委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着力构建科学的人才工作规划体系。2008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两个鹤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对引进人才的专业数量要求、优惠政策、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2010年12月,印发《鹤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确立了今后10年我市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出台《2008~2012年人才创业环境建设规划》,提出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发展、价值、服务五大环境建设,努力在全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伴随这些规划的出台,我市人才工作计划部署的前瞻性、政策举措的系统性、推进落实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范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初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市人才办定期召开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考核指标,县区、市直各单位做好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刚柔相济 广纳贤才 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为政之要,首在得人。

      加快两个构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走在前面,都需要大量优秀人才。为此,市委按照围绕发展抓人才,抓好人才促发展”的原则,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

      ——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坚持每年年底下发《高层次人才需求调查表》,对下一年全市各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特别是重点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并通过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广为发布,为多渠道引进人才搭建信息平台。5年来,先后组织赴高校专场招聘20余次,组团参加省以上大型人才招聘活动10余次,累计提供岗位9300余个,实际签约上岗8600余人。同时,先后拿出31个单位152个副科级以上领导职位,分6批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煤化工、食品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高层次人才。2012年4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43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全省率先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人才。

      ——积极开展柔性引才引智。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常来”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柔性引才。一是通过科技副职和“博士服务团”、年轻干部下派等途径,先后争取中央和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的70余名博士、专家到鹤壁挂职服务,较好推动了全市重点项目和产业的发展。二是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先后从农业部、中石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聘请14名专家作为政府顾问,为提高重大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撑。其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教授赵合庄对我市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全程指导推进,有效加快了总投资170多亿元的中国石化河南煤化鹤壁煤化一体化项目进展。在2012年以来的鹤壁新区规划中,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的有关专家进行全方位指导,有效提高了规划整体水平。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新区淇水湾片区规划居全省30个特色园区之首。三是大力开展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先后与北京化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协议,其中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科技学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实现高校科技、人才、信息优势与我市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和现实需要的有机结合,并在一批具体科研项目上实现深度合作。

      ——加强本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外引内育,在大力引才引智的同时,结合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现实需求,不断加强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培养。把企业人才需求与职教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长期无缝对接机制,定期向职业院校通报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引导职业院校紧贴企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订单式培训。适应我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开工建设4.59平方公里的职业教育园区,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开办学校和专业,引导职业院校调整或增设了食品、机电一体化、煤化工、金属镁精深加工等9个专业,将原有的鹤壁煤炭技师学校升格为河南煤化职业技术学院,新开工5所职业中专,努力打造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品牌,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2010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职业院校聚集发展试点市和职业教育园区示范市。

      5年来,从注重刚性的“落地生根”到柔性的“但求所用”,从单纯强调引进到引进人才和既有人才并重,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华丽变身”: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朝着人才强市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强化服务 筑巢引凤 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

      市委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延揽、汇聚各方贤才扎根鹤壁、干事创业的关键,积极营造吸引留住人才、关心爱护人才的良好环境,助推人才创业发展、作用充分发挥、价值充分实现。开放包容的鹤壁,宽松宽容的工作环境和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吸引着各类优秀人才来此发展,让在鹤壁停留或工作的各类人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不少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全市先后有30余名来鹤挂职高层次人才主动要求延期服务,其中4人留鹤任职。

      ——事业上,搭建良好平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着眼于帮助人才成就事业,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的原则,根据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特长,善于包容、用其所长,分配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工作,搭建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对新引进到党政机关工作的优秀人才,放在关键岗位大胆使用。其中,共有7人担任单位或部门一把手,40余人担任副县级以上职务,10余名到经济一线重要岗位任职。市委和各用人单位对他们高度关注,从政策、服务、办公条件等方面提供广泛的支持和帮助,营造一个宽容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其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大力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专门出台《引进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实施办法》,根据创业项目评审情况,给予创业人50万~100万元资金资助;对入驻市内科技孵化器的创业项目,根据需要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免收租金,项目实施生产时,优惠提供标准生产厂房,项目需缴纳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按照一定标准奖励给企业用于研发或扩大生产,为这些人才创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生活上,强化服务保障。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市人才办每季度对人才创业环境进行评估,督促、协调、解决各类人才在创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力争把鹤壁打造成服务效能高、创业成本低、市场秩序优、行政执法文明的人才创业热土。市人才办每年进行高层次人才需求调查,详细了解其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创业、住宿、就医和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努力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工作在县乡等条件比较差的地方的人才,提供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为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困难,在优越位置划拨土地269亩,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高层次人才居住小区,建筑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建成的18栋600余套住房已分配完毕,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政策上,充分调动积极性。设立“鹤壁市突出贡献奖”,对那些为鹤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万元,通过重奖进一步营造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食品工程专家王显伦先后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并予以重奖。同时,充分重视紧缺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凡引进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与用人单位签订两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除享有用人单位给予的工资待遇外,财政每年给予1万~1.5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积极性。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贤才,在市委的领导下,让我们乘着党的十八大东风,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努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开启迈向人才强市的新征程。